Top
首页> 快讯 > 正文

与自然相关的财务披露,将引导全球ESG发展和转变

发布时间:2022-05-20 13:52:24        来源:互联网

与自然相关的财务披露将引导全球ESG发展和转变


作者: Erlend Trebbi   温波


        自然相关财务披露工作组(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简称TNFD)是全球为应对自然生态系统持续恶化而新建立的一个平台机构。TNFD 将于 2023 年正式发布其框架,让各个机构能够报告与自然相关的风险,并期待更好地提供信息,以便金融机构和公司能够将自然相关风险与机遇纳入其决策机制。

2020 年 9 月,全球林冠组织、UND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UNEP FI)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发起TNFD,并于 2021 年 6 月正式启动。TNFD采用了市场主导的方式,结合领先的科学和数据机构的意见,更适合企业和金融机构采用。

占据世界GDP一半以上,约为44万亿美元的经济成果都高度依赖自然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因而,对大自然的侵蚀将置世界经济于风雨飘摇之中,企业和金融机构皆需面对。为了避免和减轻自然破坏引起的经济衰退,企业需了解它们如何依赖和影响自然界,金融机构关切更甚,以备明智之策,从而带来长期和可持续的投资回报。

TNFD的目标是将对自然的考虑置于商业行为和金融决策的中心。该工作组利用企业对自然的依赖和促进相关披露来实现这一目标,从而使金融机构能够做出对自然生态影响足够知情后再下决定。

TNFD的成立正是为了制定并提供一种综合性的风险管理和披露框架,供各类机构报告并应对不断变化的自然相关风险,最终支持全球资金流从对自然不利的结果转向对自然有利。


关联资产超过 18.3 万亿美元的 34 位工作组成员正在与 TNFD 共同完善一起制定 TNFD 框架。来自领先的科学、标准和数据机构的 13 个核心知识合作伙伴为工作组的工作提供了意见。此外作为 TNFD 论坛的一部分,300 多家机构为工作组的工作提供支持。


01

TNFD迈出了第一步


2022年3月15日,TNFD发布了其第一个测试框架,公开其披露工具的初版。TNFD同时向市场参与者征求意见,以确保未来框架能够被利益相关者所接受并实施,。其长远之意在于引领将自然因素纳入商业决策的方向。

TNFD执行主任Tony Goldner表示:“让全球的市场参与者在早期阶段参与审视和测评TNFD框架模型至关重要。现已有多家中国机构参与了TNFD论坛机制。与自然相关的风险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整合来自在未来实践中应用此框架的组织和个人的意见,将确保明年9月发布的最终版本适于使用并卓有成效。目前,已经有超过65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开始通过此在线平台探索该框架的测试版,期待在未来一年看到更多中国公司和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此开放创新的进程。”

如今,七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二十国集团可持续金融路线图都已经认可TNFD。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相关财务披露,列入行动计划第10项,成为二十国集团可持续金融路线图的一部分。G20可持续金融工作委员会由中国人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共同担任联席主席,TNFD则为该委员会提交工作进展报告。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20520/bb62c34f892809df20b3785cc05016cb.jpg      TNFD联合主席戴维·克雷格向日本的日经 ESG论坛表示:“每家公司都依赖自然界的东西,如资源和食品的原材料。然而,现实是公司不一定了解他们实际面临的、与依赖自然和影响自然有关的金融风险。”

在全球范围内,自然环境正在迅速衰退。在各项国际气候和环境协议的推动下,一些国家逐渐开启绿色转型。同时,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加剧,全世界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暖的连续七个年份。与气候变化及其关联的是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广泛损耗。自然破坏与气候变化相为其伤,恶性循环。

地球上的热带雨林是世界上50-80%的陆地动物和植物物种的家园,也储存了超过5000亿吨的碳。引起气候变化和自然界的衰退主要是源于人类活动,而国家缺乏远见的经济策略和市场驱动,让这种破坏变本加厉。即使作为事后诸葛,我们也不得不认清, 人类要改变经济对自然界的利用方式,这就是TNFD价值所在。

挪威雨林基金会可持续金融高级顾问Claudia Melim-McLeod指出:“TNFD的工作帮助公司和金融机构了解他们对自然的影响和依赖,以及防止造成破坏自然的后果。比如说,对水资源稀缺性的清楚认识。水是农业、纺织、建筑、冶金和其它一些工业领域的关键。随着全球变暖,干旱频发,政府和企业都需要确保可预测的水供应。热带雨林吸收二氧化碳,保护雨林对于缓解气候变化和避免水资源短缺势在必行。因此,保护全球雨林符合企业和政府的利益。作为市场导向的TNFD可以补充政府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的政策,其方式对包括保险公司、银行和投资者在内的私营部门利益相关者也是大有裨益。”



02

金融机构参与对大自然的拯救


TNFD是世界金融市场大规模转变中的重要一环,即转向广为言及的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标准。对自然环境的恶化如何影响长期经济稳定不断提高的认识正在推动ESG成为全球投资者的首要议程。投资者正在增加他们对公司的报告和信息披露的期望,许多机构已经设定了碳净零或巴黎协议的目标。此外,旨在改善金融决策中的可持续性的倡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例如,生物多样性融资承诺、科学碳目标倡议、TNFD和TCFD。

TCFD是指气候相关金融披露工作组(Task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NFD的创意就是源自TCFD的成功实践。TCFD于2017年推出,旨在改变企业识别和管理其与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联系的方式,同时精简这些信息,以便投资者在做出财务决策时可以考量。TCFD的核心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当企业着眼于向净零经济过渡时,他们不仅要识别现有业务的风险,而且要识别过渡所带来的机会。就目前而言,TCFD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它将气候变化的相关性提升到了金融决策者议程上的新高度。

金融机构出于投资长远回报和财务安全的考量,对风险信息尤为敏感,并会及早作出判断和选择。而许多国家的监管机构也不甘落后,加强对商业行为生态足迹的审查,并对进口商品制定更严格的规则。

2021年11月,欧盟提出了一项新的法律草案,旨在通过禁止进口供应链中来自与森林砍伐和退化的产品,以极力降低对这些产品的消费。美国去年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利用美国《森林法案》尝试禁止在非法森林砍伐地区出产的商品进入其市场。纽约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提议制定法律,要求政府采购中要绝对屏蔽来自存在森林破坏地区的产品。在ESG渐入人心的当下,这些拟议的法规对市场的发展方向透露着强烈的信号。



03

自然破坏的金融风险层出不穷



针对具体的自然破坏带来的金融风险,TNFD提供了有益的指引。

在生物多样性领域,随着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分别在日内瓦和中国的进程,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一致目标有望在今年达成,并为“对自然有正面影响”的投资组合提供明确的目标和实用指标。

长期以来,如银行这样的金融投资者多以碎片化的方式应对自然风险信息和生态可持续性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倡导的《负责任银行原则》为可持续银行体系提供了一致的框架,目前已有两百余家银行[1]签署了该原则。签署银行承诺采取三个关键步骤,来改善其对社会的影响和增加贡献。在分析银行目前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重大影响;在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影响最重大的领域设定目标并落实;以及公开披露进展情况,这三个步骤都将生物多样性方保护作为重点领域。

森林生态系统因为涉及商业产品繁多,传统以来获得投资者的留意。但随着热带雨林的加速破坏,金融行业越来越重视毁林的财务风险。2021年,Nordea资产管理公司以巴西最大食品加工集团JBS公司森林砍伐为理由,抛售了4500万美元的JBS股份。此外,欧洲多家银行巨头对棕榈油、大豆、牛肉和皮革、木材和纸张这些高风险森林商品制定了严格政策,以抑制企业对森林的破坏。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企业、投资者和各国政府还响应《巴黎协定》设定的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目标。基于自然的气候解决方案力推巩固或恢复现有的自然生态,比如沿海的红树林不但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还可以保护海岸、降低自然灾害的影响。恢复湖泊湿地可以涵养水源、减少洪涝。这些自然解决方案对为净零经济过渡铺平道路,也为银行、保险等金融业者减低损失赢得利润。除了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排放源,保护荒野、森林和海洋等自然体系,还能做到吸收二氧化碳,从而实现1.5℃的全球温控目标。

涉及海洋方面的金融投资,如远洋渔业、海床矿产开发、国际航运等,都与海洋生态息息相关。2018年,欧盟委员会、世界自然基金会、威尔士亲王国际可持续发展部和欧洲投资银行联合推出《可持续蓝色经济金融原则》。后来,世界资源研究所接替威尔士亲王国际可持续发展部的项目参与。2020年11月,青岛银行签署并承诺遵守《可持续蓝色经济金融原则》,曾为国内首家加入可持续蓝色经济金融倡议的银行。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20520/6a1f6df2942ba94b40f30f6ae65af8ea.jpg

04

TNFD给中国带来的机遇


国家生态环境部和证监会以环境信息披露为推力,敦促金融机构和企业节能减排、探求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2022年2月8日,生态环境部于颁布的新版《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管理办法》[2]开始生效。

TNFD框架正好为国内的环境信息披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TNFD的国际通识标准有助于完善国内企业自然风险管理体系,也对环境信息披露中自然风险部分提请关注。此外,对企业的供应链延伸到国外,对于其它国家和地区自然生态的负面影响,TNFD也提供一个可以展望的全球视角。

如今国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对国外投资不断增多。很多投资热点地区和领域,也同样是是生态系热点,其自然系统面临人类开发活动的前沿边界。而国内机构通过传统信息收集又难以掌握真实和及时的情况,投资风险不言而喻。自然风险通常是金融风险的警示灯,及早认清自然风险能够避免投资者踏入泥潭。通过TNFD框架,金融投资者能有效识别投资组合标的潜在的自然风险,结合ESG领域的其它情势掌握,才能高屋建瓴,甄别出优质投资对象。

接纳TNFD框架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拓展国内环境披露的范畴。在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生态文明的政府举措中,如何不拘泥于双碳目标,而是推动包括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育在内的、符合生态系统相互关联这一科学认知的绿色经济策略。

TNFD作为国际认可风险管控框架,为中国投资者面向世界提供平台的同时,也为国际资本参与国内投资提供了渠道。国内机构在ESG领域的锐意进取可以通过TNFD体系呈现出来,引导资金流向利于自然恢复丰荣的可持续发展项目,促进绿色金融的多元化内涵,获得新兴领域生态企业的资金、信息和技术所需,并赢得国际市场。

随着全球投资者环境意识的提高和TNFD披露的推广普及,国际投融资会对投资对象的自然破坏的指标考核和惩戒机制愈加严苛,国内企业也可能因缺失TNFD披露而失去可持续发展资本的支持,以及尽早迈入新兴领域的机会。上世纪九十年代,出口国外的贵州茅台酒就曾因不知条形码为何物而被国外超市置于一隅冷落。跟进国际前沿标准,借鉴他山之石,既利于企业竞争力提升,又符合生态文明建设。


本文作者:

温波,担任世界经济论坛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本全球议程委员会理事(2012-2014年),并曾在绿色和平组织、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和CDP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工作。

Erlend Trebbi,挪威雨林基金会Drivers of Deforestation项目可持续金融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