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快讯 > 正文

北京冬奥会幕后: 他们的《一千零一夜》和“方仓”之恋

发布时间:2022-02-10 16:14:14        来源:互联网

绿维导语:

文旅IP要成为自带话题、自带粉丝、自带流量的内容,要拥有超强的变现能力。国内外“破圈”的“冰墩墩”已经成为北京冬奥会乃至中国文化的一个新IP。 国家近几年的政策推动,大大促进了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客观上为打造中国特色的文创IP奠定了基础,我们正面临以文创为切入口、开发IP全产业链价值的最好时机。

提起文旅IP,不得不提起故宫IP。强大的基因点燃强大的文创,故宫文创得益于“互联网”,“互联网”让年轻人中对文物感兴趣的群体直接接触到故宫文物,并享有充分信息,弥补了博物馆服务能力不强的劣势,更重要的是,这打开了文物资源利用方式的“脑洞”,各种与时代生活需要相结合、又能体现传统文化要素的创意产品由此诞生。

再看看北京冬奥会吉祥物IP。北京冬奥会原本是一张“运动名片”,而围绕冬奥“吉祥物“开发的文创系列产品,起到了“锦上添花”效果,是一种商业行业,更是一种文化行为;是一种商业行业,更是一种亲民之举,尤其是将春节这一国人最重要的“情怀”融入其中,堪称“打出一手好牌”,这是一次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的精彩融合,是一次现代设计理念的传承与突破。

图片来自“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网站”

IP可以很简单,但一定要特立独行、特点鲜明

“冰墩墩”以国宝熊猫为载体,与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时尚科技感和冰雪运动特性

据媒体报道,冰墩墩的设计团队是广州美术学院,负责人是视觉艺术设计学院的曹雪。2018年8月8日北京冬奥组委面向全球征集,广州美术学院涵盖了平面和三维人才的14人团队,历经10个月的反复修改与打磨,最终使“冰墩墩”形象从来自全球38个国家的5816个北京冬奥会吉祥物竞选作品里脱颖而出。

“冰墩墩”是一只裹着冰晶外壳的大熊猫,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其创意原型是我国北方的传统美食冰糖葫芦。冰墩墩头盔的灵感,源自于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彩色光环颜色则代表着“五环”的五种颜色。而“冰墩墩”身上具有太空感的服装,也代表着未来人类探索的方向。

设计团队的负责人曹雪曾说,其实一开始,冰墩墩主要锁定的是九岁左右的孩子作为目标消费者。如今看来,设计团队也是大大低估了冰墩墩的受欢迎程度。

IP一定要能够转化,不能收益的IP不是好IP

“冰墩墩”,线上线下实力演绎 “一墩难求”

目前市场上热销的冬奥特许商品,包括冰墩墩和雪容融等毛绒玩具、造型手办、饰扣、水晶球,以及冰墩墩盲盒、徽章(吉祥物运动造型系列、倒计时系列、民俗系列)、贵金属(开幕式倒计时金银条等)等七大系列产品。

好卖是硬道理,文创终极的表现就是商业性。随着北京2022冬奥会开幕,冬奥吉祥物“冰墩墩”展现出其超强的“带货”能力,因为正赶上春节,好多奥运授权厂商在休假,“冰墩墩”的各销售渠道几乎全面断货,被网友调侃为“一墩难求”。截至2月7号晚,线上奥林匹克天猫官方旗舰店显示,除限量徽章售罄外,冰墩墩手办、钥匙扣、毛绒公仔等衍生品均无现货,定时开启少量预售,但也几乎都是“秒空”。线下旗舰店到处可见“缺货”提醒和百米长队,有网友表示,夜里十点多北京王府井工美大厦冬奥专卖店外,就遍布着自带睡袋和折叠椅熬夜排队的市民,凌晨一两点队伍就已经排出200多人。而在冬奥闭环里,全球各地人士也都在竞相购买冬奥吉祥物等特许商品。

王府井工美大厦外“冰墩墩”消费者排队现场(2月7日)

“冰墩墩”也带火冬奥文创概念股。北京冬奥组委共计开发了5000余款特许产品,征集特许生产企业29家、特许零售企业58家,涉及的上市公司包括元隆雅图、文投控股、王府井、北京城乡、中体产业、菜百股份等。据财联社和新浪财经报道,虎年第一个交易日(2月7日),文投控股、元隆雅图双双涨停,中体产业、万事利、孚日股份等跟涨,菜百股份、麒盛科技也收盘涨停,十余只冬奥会概念股涨超5%。

文创IP要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

“冰墩墩”启示,文创要实现传统与现代的高度融合

“冰墩墩”等冬奥文创商品在国内外的“破圈”,既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的成果,也是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彰显。近年来,文创产品实用性、艺术性显著提升,品类更加丰富。博物馆文创、高校文创、旅游文创、乡村文创也都成为文创产业极富活力的有生力量,很多景区也都在尝试文化IP的塑造和推广,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文创产品是文化理念、美学观念和思想情感的载体。抖动着冰晶的冰墩墩,启示我们文创产品的开发不仅要厚植传统土壤,将创意与传统之美结合,还要考虑到当代流行的审美趋势。在2019年的 深度修改过程中,修改专家组多次建议进一步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并提出吉祥物设计方案应融入互联网、新技术、时尚文化等元素。因此,才最终呈现了集卡通动物、拟人化、科技化、立体化于一体的冰墩墩。

以文创为切入口、开发IP全产业链价值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相关产业政策和指导意见加大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地方出台的相关政策及发展规划也明确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两者共同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大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客观上为打造中国特色的文创IP奠定了基础。

随着互联网+和泛娱乐时代的到来,粉丝经济的火热发展,文创IP的价值正在被不断重构和认可,文旅目的地也都在尝试以当地文化为灵魂、以旅游商品为载体的文旅IP创意设计,作为其形象代表,通过展览展示、产品化及销售等一体化推进和运营,增加旅游收入的同时,更好的讲好城市故事、中国故事。

绿维文旅认为,IP可以很简单,但是一定要特立独行、特点鲜明;IP一定要能够转化,不能收益的IP不是好IP;创新和迭代才是IP的生命力。IP 打造的最终目的,是在 IP 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用一个 IP 贯穿文旅策划、规划、投融资、运营推广的全过程,实现 IP 带来的体验升级、知名度提高、识别力增强。在打造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要点:讲好故事做品牌、用心孵化推产品、产业扩张建生态。 

北京冬奥开幕式结束后,来自北京汽车的志愿者矫秀涛补了一个长长的觉:梦里他又回到了除夕,和饺子一起端上来的还有厚厚一沓儿翻译文件......

而此时,为冬奥提供保障服务的330辆北京EU7的“保姆”——冬奥服务保障队主要技术负责人李辉,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晚上,和同事们一起守在“方仓”之中了。一般情况下,他每天的标配是:早晨运营计划会,紧接着司机线上沟通会,下午跟踪问题总结会......突发情况时应急预案的处理穿插其中,比如遇到交通事故,拖车和备用车辆30分钟内必须到现场,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在北京、在冬奥会背后,平凡如矫秀涛和李辉的志愿服务者们,为确保冬奥会的顺利举行释放光与热,就像在鸟巢点燃的冬奥主火炬,以微光守护和照耀世界。

图一:凌风傲雪盛放的燕山雪花,奥运主火炬镶嵌其中,以微光耀世

每个从夜晚醒来的早晨,新的一千零一页(开始

矫秀涛是北京汽车采购成本管控工程师,因为在专业语言翻译方面的特长以及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成为一名语言服务奥运志愿者。2021年9月,矫秀涛加入北京冬奥组委,主要任务是带领12名志愿者组成的语言服务团队,以笔译、口译和多语言呼叫中心的形式,为机场团队、运动员、各国家(地区)奥委会、新闻媒体,提供多达21种语言翻译服务。

矫秀涛进入冬奥组委会的时候,已经到了冬奥会筹办的冲刺阶段,受到疫情的影响,工作任务也变得异常艰巨。自2021年12月中旬起,团队基本上取消了休假和周末,他们的春节都是在岗位上度过的。在翻译、校对工作的高峰期,团队人均工作量几乎超过100页。作为“领队”的矫秀涛戏称,“团队的每一天,几乎都是从‘一千零一页(夜)’开始的,每个从夜晚醒来的早晨,办公桌上已经码了厚厚的一摞待审核、翻译的文件”。

图二:矫秀涛(右一),平凡忙碌的每一天

除了数量上的压力之外,校对任务中的专业术语也是团队的挑战之一,比如文件类别中的“航空运输”项,涉及到特殊行李运输、安保、海关、边检等等专业术语,甚至还有机场建筑等特别冷门的内容,而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这些课题逐渐迎刃而解。

作为冬奥会语言服务志愿者,矫秀涛除了在研究生期间打下非常专业的语言基础之外,北京汽车为期2年的海外人才培养项目提升了他应对翻译任务的知识储备。同时,冬奥会及冬残奥会的语言服务,完全按照标准项目管理模式运行,以在北京汽车8年项目管理工作的经验,让他团队在项目的管理上如鱼得水。

220个工时,在服务保障团队的眼中,仅仅是一天的开始

李辉,绝对是北京汽车冬奥服务保障团队中的灵魂级人物,是传闻中的“多面手”,“朴素而诚恳”是他的标签。李辉一直有“出书”的梦想,记录他在北京汽车服务国事盛典的那些光辉时刻。

图三:确保北京EU7为北京冬奥提供最佳服务,背后的“李辉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做好冬奥服务保障,需要各个部门的高度配合,对内包括服务站、研究院、质量部和工厂,对外则聚焦在冬奥组委会、首汽公司等,李辉就是各方对接的最强“中枢”。不仅要打通各个核心环节,还要随时掌控相关政策的动态调整,确保服务保障工作的有序推进。在团队成立之初,李辉每天需要沟通和解决的问题多达三、四十项,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不容出现偏差。

图四:李辉对北京EU7进行运行前的功能检测

在北京EU7投入保障服务使用之前,必须完成所有车辆的全面检测,大到每辆车电池系统的健康状态,小到每一颗螺丝是否安全牢靠,对于整个车队,每一次检测都耗时220个工时以上。目前,车辆集中检测已经超过四轮,对于李辉而言,很多忙碌的日常,都是从220个工时开始的,这一切,就是为了确保北京EU7绝对“健康”的服务状态。

除了硬件上的绝对保障,李辉认为,驾驶员的能力水平,对整体冬奥服务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首先,了解产品的特性和安全是最基本要求,为此,他特别安排了用车培训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考核,目前所有驾驶员都完成了培训;其次,为了能够快速解决一些常见问题,李辉还带领专业技术人员编写了北京EU7快速入门手册,全面提升驾驶员遇到车辆问题时的“解困”能力,提升乘客在享受出行服务时的品质感知。

图五:在方仓中进行维保的北京EU7,必须确保每一个环节百分百合格

持续两年的疫情给服务保障工作带来了很多挑战,包括如何满足车辆维保和防疫的双重要求,李辉团队通过“方仓”实现运营闭环和维修闭环的“相交”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在选址上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场地的选择既要考虑与奥运场馆的距离,也要考虑高标准的维修能力以及防疫方面的需求等等。“买房都没有这么上心!”李辉带着他的队员在满足条件的区域中逐个排查,每天走2万步只是个起点,在经过近3个月的地毯式搜寻后,“方仓”终于选好了位置。

图六:北京EU7以梦想领航,为北京冬奥提供品质出行保障服务

作为奥运志愿者,矫秀涛工作在奥运场馆的“内循环”之中,进出冬奥“圈儿”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制,除夕不能回家是最基本的要求,甚至和家人的通话,都要服从工作上的时间安排;同样为冬奥提供服务保障的李辉,工作的重点则在奥运场馆的“内循环”之外,但为了整个服务保障团队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样不能和家人团聚,即便是在春节这个重要的节日里。李辉说,“冬奥会是国家的大事、是北京的大事、也是北京汽车的大事,服务北京冬奥是我毕生的荣耀!”

图七:一片片小雪花组成了冬奥会的主火炬台,最后一棒火炬变身为主火炬

北京鸟巢举行的冬奥开幕式,向全世界展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中国精神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包容与自信,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首次幻化成如雪花般圣洁灵动的小火苗,点亮于大雪花火炬的中央。在大雪花的背后,有无数“微晶”闪耀的光芒,星火以燎原,微光而耀世。

春天已至,万物丛生。